地震中的校園:日本人的避難所中國人的重災區 列印
作者是 Administrator   
週六, 01 九月 2012 19:31

從汶川大地震到現在的青海玉樹大地震,每天在各種報導中,我們總是聽到校舍倒塌,大量學生被活埋的噩耗,看到視屏中的殘垣斷壁和沾滿灰塵血蹟的書包,這樣的慘烈景象怎不令人心痛!

為什麼中國的校園,尤其是中小學校園,在地震到來的時候這麼經不住考驗?

此時,我又不禁想起了日本的學校。日本是個地震多發國,全世界每年有20%的地震災害都發生在日本。可是日本卻從未有過類似中國地震時大量學生死傷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記得在大阪留學的時候,每每從幼兒園、小學或者中學經過,學校大門邊或圍牆上赫然醒目的告示牌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某某街道指定避難所”

“某某町指定震災避難所”

上圖是日本的一所幼稚園,房屋一看就是鋼架結構的,抗震性很好,也是政府指定的避難所。 (日本很多學校都被指定為附近區域居民的避難所)

之類的字樣,雖然具體內容有偏差,但大意絕對沒有記錯,之所以這些告示牌特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我每次看到它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以學校作為避難所?

難道學校的房子比其他房子,比如政府辦公樓等更牢固一些嗎?

或者是因為學校有操場嗎?地震的時候總要找一個空曠的地方避難為好。

後來我就這些問題請教日本人,他們告訴我:日本學校的建築最牢固、最安全。

相信讀者也沒有疑問吧,那就是:日本學校的建築一定很牢固,能在地震中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我相信日本的各級政府在建設其轄區的各類學校,包括幼兒園、大學的時候,一定是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安全、牢固是首要標準;尤其是學校的體育館,既寬敞又牢固,平常學生可以得到寬鬆的訓練場所、舒適的教室,地震洪水等災害來臨的時候也可以容納更多的災民。日本法律對學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的建築的抗震標準要求非常嚴格。國家嚴格立法,建築精於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在地震多發的惡劣環境中實現最小的人員傷亡。

相形之下,中國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讓我們慚愧了,我不得不懷疑,中國的各級政府官員以及和他們關係密切的承包商在籌建中小學校的時候是如何想的,是否也把學校建築的質量作為第一要求,把學生的安全作為重中之重?

我們的媒體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中國的未來”,是“中國明天的希望”,“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如此信誓旦旦的我們的父母官不會把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就這樣置於最危險的境地——最不牢靠的建築之中吧?

看到地震中多少鮮活的小生命被瞬間掩埋,真心希望以後中國的學校不再是重災區,而是像日本一樣成為周邊民眾地震爆發時的避難所!

郝祥滿
(博訊)

 

最近更新在 週日, 16 九月 2012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