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的特殊教育 列印

淺談台灣的特殊教育

 

龍緯汶

2010年10月

 

前言

 

根據2010年初的紀計數字,台灣的殘障人口總數為161萬,佔整體人口的7%。當中,單腳肢體殘障已有5000人。161萬人中,有不少是屬於求學階段的學童,他們的需要,實在不容忽視。台灣政府亦希望透過完善特殊教育,讓更多殘障學童可以完成更高等的教育,發揮所長,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

 

回顧歷史

 

遠在1889,台南教堂已設有立訓盲院,招收盲人教授聖經、點字、手藝等科目。1917年,政府於台北設立木村啞盲教育所,亦為台北啟明學校與台北啟聰學校的前身1956年,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成立第一間私人興辦的特殊教育培訓院。

 

1962年起,在一般學校亦辦理各類特殊教育實驗班。1968年,政府頒佈了「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表明對於體能殘缺、智能不足及天才兒童,應施以特殊教育或予以適當就學機會。1970年中,政府頒布「特殊教育推行辦法」,並於1976年辦理「全國第一次特殊兒童普查」。

 

1984年是台灣特殊教育的里程碑,因為第一條「特殊教育法」於該年制定,以法制規範特殊教育之推動,保障特殊教育學生之學習權益1993年,政府訂定「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五年計畫」,並於1995年舉辦全國身心障礙教育會議,完成第一份特殊教育白皮書「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充分就學、適性發展」。

 

近況

 

政府自1997年將殘障學生之類別擴增為12類、並於1998年訂定「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五年計畫」、及於2001年推動「十二年就學安置計畫」後,殘障學生可自願、免試、就近升學高中職,令他們接觸多元教育化的機會大增。

 

2007年起,政府更積極推動殘障學生大專甄試及鼓勵大專校院辦理殘障單獨招生,讓更多殘障學生可以升讀大專。2008年,政府訂定新的「特殊教育發展五年計畫」,營造更良好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個別特殊需求。

 

個案研究

 

在殘障學童學校內,都有提供職業訓練。不少學童在學校學到一技之長,於畢業後便可投入社會工作,自食其力,大大減少了社會協助殘障人士而付出的經濟支出。今日論談報記者龍緯汶及孔識仁於2010825日親自拜訪台北市立啟明學校,與該校校長林麗慧、張惠萍主任、實習輔導中心主任紀乃勳及其教職員了解該校的情況。

 

林麗慧校長本身亦是一位殘障人士,但見林校長與教職員舉行會議、招待記者四處參觀校舍及講解、並從容地接受記者的提問。以上種種,證明了她也是一位優秀的人才,身體上的殘障絲毫沒有影響與她能幹的表現。這亦證明了,歧視殘障人士是多麼無知的一件事!

 

啟明學校讓作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白手杖.可魯的店>,該店是由啟明學校親自營運的。啟明學校除了為視障學生提供正規教育外,亦非常關心他們未來的就業情況。為此,該校成立<白手杖.可魯的店>。該店是全台灣第一家視障學生實習的商店。店內的工作人員,除了老師外,便是視障學生。他們將在學校中學習到的技能,都運用於這實習商店內。

 

該店除了供應餐飲外,更提供免費按摩服務。店外並設有展銷攤位,把視障學生的手工藝作品,向顧客展示,任其選購。該店還該店定期邀約街頭藝人,到店內表演。該店希望能向顧客提供:食物(味覺)、手工藝品(視覺)、按摩(觸覺)、及音樂(聽覺)等多重感覺服務;希望大家欣賞。該店只於星期四下午向公眾開放,如讀者們於星期四下午經過台北士林區,歡迎到訪參觀。

 

白手杖.可魯的店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2071

查詢電話:

(02)28740670 #1502 姜組長

(02)28740670 #1504 楊老師

 

歡迎大家登入<今日論談報 youtube 網上頻道>,欣賞訪問啟明學校的片段:

 

www.youtube.com/lunsausheung